十多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寻常的土地;今天,同是这片土地,却神话般诞生了总投资22亿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城、投资13亿美元的实联化工、投资5亿美元的达方电子、投资5亿美元的敏实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……淮安千万美元以上的台资大项目,80%在各个功能配套园区。
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探寻淮安园区超常规、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道——是“硬件”制胜、“软件”制胜,又是环境制胜。
前所未有的
“淮安力度”
项目未动,交通先行。近年来,淮安按照“盯住铁路、完善公路、突破水路、提升公交”的思路,确立起立体式、多元化交通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进一步凸显在江苏乃至泛长三角的交通枢纽地位,为打造台商“成本洼地”做出突出贡献。
全市公路里程达1.28万公里,淮安被命名为全国公路运输枢纽,京沪、宁宿徐、宁连、徐盐等4条高速公路汇聚淮安,并在苏北率先形成城市高速公路环;全市航道总里程达1483公里,境内现有京杭运河、淮河、苏北灌溉总渠等航道;港口布局完善。全市新增千吨级泊位8个、500吨级泊位41个,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5261万吨;铁路加快建设,航空从无到有……
与此同时,园区建设水平提升,优化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,根据园区建设相关规划,“九通一平”和污水处理厂及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,水、电、路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,园区各项配套设施体系逐步完善,从而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,通过优化硬件环境来增强产业的吸引力和聚集力,为园区形成产业链集聚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基础。
“我接送过很多台商,他们深有感触地说,之所以选择到淮安投资,机场是个重要因素。”出租车司机张贵来告诉记者,涟水机场的通航,大大提升了淮安的开放度。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多次特别提到涟水机场发挥的重要作用,认为“地处苏北的淮安涟水机场成地方招商引资的一张重要名片”。
“从来没有这几年建设的道路多、桥梁多,车子能开到家门口,老百姓得到的好处越来越多……”这是园区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他们看来,大交通就是托起他们幸福生活的翅膀。
快捷高效的
“淮安速度”
8月5日,淮安海关,下午3点,这里一片忙碌,一批企业的电子元件到达后,迅速通关、查验、放行。不到半小时,货物就进入了与海关一路之隔的出口加工区。4点整,这批上午还在台湾的电子元件就上了企业的生产线。“真是淮安速度。我们选择淮安开发区,重要原因正是这样的政府效率。”该企业负责人表示。
“现在我们实行双班制,直到当晚企业最后一批货物通关之后才下班。”淮安海关一位工作人员表示,企业24小时连续生产,全球配送,“不下班的海关”才能最大程度配合企业的节奏。
这样体现政府效率的“淮安速度”不断上演。淮安出口加工区是全国首例批准当年验收、当年封关运行,且当年加工贸易额超亿美元的出口加工区,综保区从申报到获批仅用了15个月,从获批到正式运作仅用1年多时间。
正是这样的“淮安速度”,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台商关注淮安、落户淮安,台资企业的数量和投资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。“如此便捷的口岸通关环境让我们来了就不想走,愿意在这里扎根开花,并且带来更多的投资者。”一位台商代表由衷地表示。
淮安推动园区高速前行,也收获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——达方电子带来了世界最大的软性电路板制造商嘉冠电子,膳魔师带来了台湾最大冲压机生产企业金丰机器,金丰机器又带来了一家鞋料行业的“世界最大”……台资企业落户呈现“葡萄串效应”。
想人所想的
“淮安态度”
在淮安全力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的征程中,金融、商检、供电等部门“零距离”服务台企,想企业所想、急企业所急,让园区台企真正感受到了“家”的氛围。
近年来,落户园区的台资企业越来越多,知名台企集聚度江北第一,与此同时,企业的用电需求量也与日俱增。我市供电部门坚持高频次主动走访,“一对一”对接服务,“一站式”服务流程,做到零距离、零短板、零衰减、零延误。淮安旺旺食品有两个厂区,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东西厂区先后增容3次。考虑到公司远景发展规划,供电部门去年经过多次联合勘察,为其制定了长远供电方案,建设一座35千伏变电站将其东西厂区合并用电,每次增容时为其量身定制就近接引、降压运行等临时过渡方案,从而减少相应供配电工程所需投资。
敏实集团汽车零部件项目是近年来我市引进的一个台资大项目。项目一期主要使用位于珠海路南侧的部分厂房,但办公区和生活区位于嘉兴路北侧地块,建成后急需用电。为减少客户成本,供电部门打破常规特事特办,同意其短期内就近接引电源单独供电,待用户远景建设的35千伏变电站建成后,改接至自身的变电所供电,一切从客户利益出发,减少企业改造及增加电缆等一系列投入。
我市商检、金融等机构在服务台企上,同样尽心竭力。金融部门积极联系银行,搭建台资企业与银行交流对接平台,解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;针对创新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,成立了创业种子基金、创业投资公司、信用担保公司,形成种子资金——创投资金——担保贷款一条龙的资金支撑平台;商检部门在处理台资企业进口设备、商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,建立特事特办机制,保证了台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。
位于水渡口的淮安国际金融中心将重点引进市内外金融机构、证券公司、保险业机构、金融中介等,力争用3-5年时间建设成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,届时,一个能够为台企高效服务、带动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展的金融集聚增长极将跃然眼前。
生态宜居的
“淮台心愿”
曾经的农地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新园区。沿迎宾大道向东行驶,一路绿树繁花,构成了难能可贵的生态“绿肺”;越过绿树远眺,则是时尚住宅群错落成景,园区房地产市场不断高扬的人气,印证了这里优越的人居环境;以富士康、达方等领衔的台商企业群,更是不断创造着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。
近年来,我市园区建设按照“布局优化、产业成链、企业集群、物质循环、创新管理、集约发展”的要求,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,调整产业结构,优化资源配置,推进园区土地集约利用,大力推行清洁生产,推进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、能量梯级利用、废水循环利用,共享资源,共同使用基础设施,形成低消耗、低排放、高效率、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,把园区改造成为“经济快速发展、资源高效利用、环境优美清洁、生态良性循环”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。
在园区工作,在市区买房。每天早晚两次在城市两端“钟摆式”穿梭奔波,曾是园区许多台企白领的生活方式。舍近求远,无非是因为那时厂区接厂区、处处打桩机的工业园区实在找不到适合居住的地方。而如今,这里已是一派现代化都市的模样,成为承载着最多升值期望的热土。
说起市民的生活,台企白领李苏静说,他在开发区南方花园小区住了三年,“记得当初这里还难得见到几辆私家车,而如今私家车停得满满当当,可见淮安市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”。可喜的变化还有很多,“现在这里新建了免费公园,游玩的人还真不少,广场跳舞健身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了。”
布局合理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精心设计、穿插自如的景观绿地,风采独特、功能各具的公共服务建设,这些都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。而高标准的供水、供电、供气、排污等看不见的基础设施,同样为园区的今天和明天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,让园区人感受到由此带来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。
正是这些绿,让建筑不再枯燥,而是充满了灵气。说起为啥选择园区建厂,许多台企老总都这样回答:他们看中的,不仅是园区“九通一平”的高标准基础设施,还有舒适宜居、绿色盎然的生态环境……(来源:淮安日报)